找资源 微博 合作咨询创业投稿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创业指导
新创业指导COLUMN NAME
新创业指导

张贵平:论创业教育误区与开发思路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贵平 发布时间:2020-07-27 浏览:1189次

    创业关键之一在于“创”而非“守”;其二在于“业”——“创”只是手段,“业”才是目的。然而,目前创业教材十分普遍的误区是:错把“守成”性工商企业管理教材翻版,错把生存性营生创收教材克隆。
如果说创业教育热潮正在兴起,那么透过“热”象我们必须清楚,创业教材始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创”的路子和达成“业”之目标。
    创业教材是应用性教材,因此必须具体到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得以实现。为此,至少有必要执行4大标准,贯彻3大措施。

    伪劣种子误一年,错误教育害一生。创业教材不同于基础理论教材的最大之处,莫过于它将指导人们面对刺刀见红的现实市场,稍有不当,远比假冒伪劣商品谋财害命更甚。
然而,目前创业教材闭门造车现象举目可见,而为赶时髦自以为是进而公鸡教母鸡下蛋现象也不乏其人。因此,本文从“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本质入手,就创业教材(包括公开出版的教材与内部使用的讲义,后同)误区作出分析,并对教材开发提出建议。

一、起源:创业及教育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要分析创业教材误区,有必要先从本质上规范认识“创业”和“创业教育”。
    关于“创业”,目前定义五花八门。归纳而言,典型的定义不外有三:第一种为“价值说”,主要将“创业”描述为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第二种为“功利说”,主要将“创业”阐述为一个创造财富或积累财富的过程;第三种为“实体说”,主要认为“创业”需要一个承担创业的实体,而通常这个实体就是企业。
    其实,创业作为一个动宾词组,其关键在于“业”——“创”只是手段,“业”才是目的。据此,笔者认为:创业是创立人生事业的活动,是创立基业、发展事业、成就伟业的一个过程。犹如种树,也许树的种籽与草的种籽一样渺小,但日后终将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笔者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第八章“自主创立人生事业”中指出:“广义的创业指的是创立一种基业,这种基业以实业形态呈现,并且为事业发展机制建设的基础;狭义的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合理整合资源,在激情、悲伤、欢乐、责任交织中推出富有个性的经营模式,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创业教育最早始于1967年第一个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的美国百森商学院,后来到了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会议报告中对创业教育进行了如下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精神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相对而言,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与增收培训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为目标人口,特别是那些贫困和不利人口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考夫曼基金会对创业教育给出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定义:创业教育是这样一种过程,它向被教育者传授一种概念与技能以识别那些被人忽视了的机会,以及当别人犹豫不决时他们有足够的洞察力与自信心付诸行动;教育内容包括在风险面前的机会识别与在资源整合的前提下创办一个企业,当然也包括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介绍,例如商业计划、资金筹措、市场营销、现金分流分析等。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教授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有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全美创业领导信息中心创业教育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指提供给人们概念和技能,使人们能够辨别他人忽略的机会,具备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在他人犹豫不决时果断地行动的过程。它包括机会辨别、冒险精神以及进行商业冒险诸方面的教育。                                                                               
    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创业教育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环境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执行能力、自立能力等。因此,创业教材的重心是放在创业能力、素质、精神的培养方面,而非单纯的创业知识的传授。

二、现实:概况与误区
    目前,创业教材十分普遍的最大的误区是:错把工商企业管理教材翻版,错把生存性营生创收教材克隆。为了分析方便,下面我们形象地把现实教材分为“想”、“说”、“干”、“看”4类,并分类具体讨论之。
1、“想”类,这相当于科普类,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当属“KAB”(Know About Business) 体系,通常出现的教材名称为“创业基础”之类。如:从2006级本科生开始,清华大学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计划,即开设了“KAB大学生创业基础”;武汉大学则简称为“KAB创业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则称为“企业家精神”……主要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KABC创业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业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创业基础》等。
这类教材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其最大教育功效是能够让学生“想”创业。但最大的误区是大多此类教材盲目将国际劳工组织在国外用于少儿科普的内容机械搬入大学课堂,只引导教育对象“敢”创业,不教育学生“会”创业,忽视了中国创业的就业性目标,如此心动而不会行动,导致大量学生成为创业英烈。
2、“说”类,这相当于管理基础类,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当属“创业管理”体系,通常出现的教材名称为“创业管理”。如:1997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最早在国内MBA培养计划中设立了创新与创业方向,首次开设研究生创业类课程——“创业管理”等;武汉大学则称为“创业学”;南开大学亦称为“创业管理”……主要教材有: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等分别出版的《创业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概论》,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分别出版的《创业管理学》等。
这类教材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其最大教育功效是能够让学生“讲”创业。但最大的误区是忽视了创业的“创”字,把教育对象单纯作为“管理者”而没有当成“拓荒者”,大多机械地将企业管理等守成性管理内容翻版于创业教材,有的甚至是将营销、财务、竞争战略、人力资源等内容“打包”压缩成创业教材,完全忽视了创业的创造性、创新性、探索性特点。
3、“干”类,这是市场实战类,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当属“SYB”(Start Your Business)体系。通常出现的教材名称为“创业”、“创业学”之类。如:黑龙江大学本科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即开设“SYB”(start your business)课程;浙江大学也在2008年就开始开设了“SYB”课程;复旦大学从2007年开始即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设“创业学”课程;中山大学从2009年开始成立创业学院,以“STRATEGIC” 战略系统培养创业人才……主要教材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业教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创办你的企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实战》、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学概论》等。
    这类教材能在一定程度上教导学生的创业技能,其最大教育功效是能够让学生“干”创业。但最大的误区是忽视了创业的“业”,把“创收”、“创富”与“创业”混为一谈,大多盲目将国际劳工组织解决弱势群体生存问题的自食其力措施当创业,不能理性区分生存性创收与机会性创业的内在差异,特别是简单地把赚钱当创业,把做生意或经商当创业,忽视了中国当代创业的机会性(为梦想、为实现人生价值)特点。
4、“看”类,这相当于专业学科理论类,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当属各专业学科体系。通常出现的教材名称有“创业经济学”、“创业营销学”、“创业金融学”之类。如清华大学有“高技术公司创业与成长探析”、“生物技术中的创业与创新”;上海交通大学有“投资创业与民商法文化”、“创业管理与资本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创业市场调查”、“创业财务基础”、“创业融资”等……主要教材有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金融学》、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营销理论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业学--战略与资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创业财务管理》等。
    这类教材从专业角度能够带给学生专业知识,其最大教育功效是能够让学生从某一专业角度“看”创业。但最大的误区是把教育对象单纯作为“观众”而没有当成“运动员”,忽视了创业是“活动”这一本质性特点。同时,只给专业学科戴一顶“创业”帽子,甚至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忽视了创业的特殊性,割裂了创业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

三、根源:症结和障碍
    透过以上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创业”教材之所以长期而普遍不尽人意,其根本症结在于没有廓清创业的内涵与外延,以致不能科学界定创收、创富、创业;投机、投资、经营;商业、企业、事业;生意人、商人、企业家;创业创始人、创业合伙人;生存性创业、机会性创业等概念,因此实践中乱象丛生在所难免。其主要障碍有:
1、概念性障碍。由于创业教育教学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创业概念可谓十分混乱。比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创业解释为“创办事业”,这种概念实在过于笼统,据此编撰创业教材根本无从把握;而时下使用最广的“百度百科”中将创业解释为“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这里过于强调结果,而显然与“基业”格格不入,同时与“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的政府全民创业号召出入甚大。
    何况,实践中对于“创业”的理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各持一说,如此,自然在教材编撰、出版中难免也就各行其事。
2、观念性障碍。首先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性创业教育观念,误以“创收”或“创富”为创业内涵。这种观念在创业教育成熟度不高,社会一般认知更倾向于对创业教育进行直接的商业价值评判的形势下,虽热度高但过于浮躁。在这种观念引导下,编撰人员对于噱头乐此不彼,重偶然、轻必然,重个案、轻全局,重外在、轻内在,重技巧、轻能力,重艺术、轻科学,等等现象不胜枚举。
同时,创业教材编撰人员也带有很大的功利性,特别是一些经营性组织,本身即把编辑教材作为营利手段,这样相对于学术性工作要求,在出发点上即相去甚远。
3、资源性障碍。主要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障碍。我们知道,创业教材需要透过创业现象,揭示创业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总结创业规律,进而指导创业实践,因此,不但内容涉及学科多,而且每一个方面同时都涉及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现实中,由于理论专家与实践专家相对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交际圈与生活习惯的极大差异,他们之间似乎隔着天然屏障,以致平时深度沟通与交流十分困难,这样一来,理想的编写团队难于形成,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创业教材编撰要求的现象也就随之出现。
4、机制性障碍。目前,组织实施创业教育的实体千差万别,于是,教材编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各自为政,社会制度方面本身欠缺统筹与协调机制。而且相关课题及经费也多限于理论派集聚的高等院校、教科机构,因此在理论界与实践界处于“阴”“阳”两界的现实中,闭门造车当然不失为高效快捷的编辑途径。
    另外,虽然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正式发出通知,但社会尚未建立创业教育进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安排,大都远离第一课堂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一般都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其中,实践中时常出现叶公好龙现象,更加剧了创业教材的随便性。
5、目标性障碍。我国创业教育主体繁多,仅官方组织就有国家教育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而其他社会性组织则更是百花齐放,不可胜数。由此决定,各类教育组织开展的创业教育,自然地带着自己的组织目标。也就是说,各类教育主体的创业教育,均分别服务于自己的组织目标,因而与此相适应,不同的教育目标自然需要不同的创业教育教材。这种教育主体交叉重叠的结果,导致创业教材在指导思想上“就业分流说”与“基础育人说”长期争论不休,“究竟是帮助学生完成创业运作还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这一问题至今难于求得统一答案,因而教材自然就无意识地有的侧重于“想”(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有的侧重于“看”(培养学生观察力)、有的侧重于“说”(培养学生知晓许多创业知识)、有的侧重于“干”(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总之,目前创业教材自然也就难免交叉重叠。
6、功能性障碍。目前,创业教材低端功利性“创收”与高端研究性“知识”两极主导,务实性与务虚性未能相融。
    创业是务实性的活动,而创业教育则是致力于长效的社会机制,因此,实践中常常出现其务实性与务虚性不能有机结合——强调务实性则多见于指导学生开展“创收”操作,而这种“创业”操作教材因考虑操作主体精力、阅历等综合因素影响, “实操”往往徘徊于低端功利性“创收”;强调教育性则多见于研究性的“知识”灌输,这类教材内容虽然高端,但却难免华而不实,犹如孔乙已炫耀的回字的4种写法。

四、展望:要义与思路
    如果说创业教育热潮正在兴起,那么透过“热”象我们必须清楚,创业教材始终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创”的路子和达成“业”之目标。笔者认为,21世纪中国创业教育教材应该表现出以下特征:
1. 系统性。这主要基于因“才”施教的需要。我们知道,创业者群体是思想最活跃的一种群体。创业者普遍的优点是富于思想,不乏创意。但变幻莫测的创业过程决定了创业者仅有创意是不够的——创意是零散的、独立的、微观的,只有将各种创意有机协调地统一起来,“点子”才能通过“面子”完善地实现其目标。而且,创业成功的保证,不但要求创业者有思想,更要求创业者的思想要能系统化,各种思想要能有机地协调统一。
2. 先进性。创业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社会活动,创业教材应当体现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特有和表现出的与社会一同进步发展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生存方式和精神追求。特别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世界科技成果与国际文化理念完全无时空交融,因此创业教材要能把全球创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先进要素合理吸纳、积淀,从而成为良好的创业知识。同时,创业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反映社会进步方面并且能够不断激发人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活动,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爱民、富国裕民、互助互爱、诚实守信、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无私奉献等等,都应该成为创业教材的源泉。
3. 开创性。创业教材其开创性主要表现为创新性、批判性、挑战性、创造性,即创业教材必须引领、指导创业实践的发展,不断创造、创新;能够引导创业者形成“敢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思想意识、超前思维、竞争心态;能够引导创业者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创业教材的开创性实质上是创业教育的生命特征,如果没有开创性,创业教育必将成为没有生命力的教育活动。
4. 激励性。激励是教育本身就有的一种特性,创业教材较之其他教材更应体现这一点。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证明,创业者的动力和积极性不仅来自于经济收入等物质利益,而且来自于精神鼓励。创业教材应该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创业者情感、自尊、归属感等心理所需,培育创业者的创新、效益、竞争、学习和融合意识、全局观念,以及开拓、勤奋等精神,从而激励创业者全力以赴地走创业之路。
创业教材的丰富内涵,还应该对创业者、对广大民众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对形成社会共同价值取向也应该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为:它应该强化创业者的工作动机、激发创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引导性。创业教材观念体系具有教育、引导功能,表现在对创业者的心理、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取向强有力的引导作用上。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发展过程中所应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意识,它应该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引导人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营造发展的社会氛围,引导和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劳动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6. 整合性。“整合”是不同的部分或因素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亦即一体化的过程。创业教材其整合性一是指教育资源的整合,特别是对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内容能有机组合;二是指教育内容能指导创业者有意识地对创业过程中不同的离散资源或事业要素通过有效地整理整顿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经营主张、经营意识和经营实践一体化。

五、措施:标准及保证
    创业教材是应用性教材,因此必须具体到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得以实现。为此,笔者认为至少有必要在以下方面加以落实:
1、总体标准。应定位于培养学生创业人格和教练学生基本创业要领,让学生掌握“创业创意”、“创业团队组织”、“创业机构建设”、“市场、资金、效益预测”、“创业战略规划”、“创业项目系统策划”、“创业运营准备”等要领,初步练习捕捉商机的眼光与整合资源的能力。
2、能力标准。通过“创业点子商业化系统设计”,使学生能初步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并初步形成创业人格。同时让学生会实际办理或指挥开展创办企业的10个基本步骤的各项工作,能像商业领袖一样扬长避短去经营自身资源、组装社会资源、激发市场资源。
3、知识标准。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可以认识创业的现实环境,理解创业的基本要素,了解创业的基本步骤和具体工作内容,掌握创业的基本要领,如:理解创业动机、创业激情、创业目标、顽强毅力的内涵与意义;掌握创意的来源、分类和获取创意的渠道;等等。
4、素质标准。创业教材必须能够培养学生成功创业潜质,这种潜质一旦与现实机遇相结合,即能转化成创业行为及成就创业事业。如:学生能有机会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贡献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等等。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保证创业教材走出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施力:
1、政府要有统一的创业教材审批机构,象抓食品安全一样抓创业教材建设;要严格制订和执行教材标准,彻底改变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现象;要建立教材质量责任机制,出现伪劣质量问题,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要受到相关经济与法律制裁。
2、出版部门要有职业道德观念,摒弃单纯的逐利意识,严格履行社会职责,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特别是在教材出版立项过程中,要严格坚持标准,审查著作者相应资质及其团队分工。
3、著作团队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格按照差异性、互补性要求进行建设,成员中一定要有理论工作者,但同时还必须有实践工作者。要做好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时又发挥不同知识结构的互补性。著作成员要有名有实、名符其实,切忌自欺欺人,沽名钓誉走过场。

(注:本文原系北京市教委约稿,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构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北京高校教材建设研究文集》。)

作者:张贵平(国家教育部“大学生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高校创业学科带头人,国家职业技能创业咨询师考评员,MBA、EMBA教师,经营管理效能优化专家,高级经济师、会计师,教授,2011中国十大创业教练,《创业实招》主编著作人,南昌效能管理顾问中心高级合伙人,五一创业网特邀公益创业导师。曾担任原林业部某林化产品基地企业法人代表、江西电视职专(军)分校校长,《消费日报》曾以长篇通讯“勇立潮头破浪行”对其进行了专题报导;《今日家庭报》、《都市消费报》、《民生》杂志等诸多新闻媒体曾誉其为“助人创业的创业者”。)

我要评论(0条评论)

谋道网络·五一创业网·创业者的网站

工信部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00347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340号